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


前几天微博上一个小学生被采访的视频送上了热搜,“何必呢”小朋友表示作业是家长逼我写的,不愿意也得写,因为早晚是要写的,不写就挨揍,写了还能有表扬。
记者问为什么,孩子无奈的感叹了下“何必呢”,身边的家长们看到都感受到了孩子不符合年龄的那种无奈,感慨孩子可爱之余也都在感叹要是自己的孩子也能这么懂事,那就谢天谢地了。父母希望孩子理解自己,听自己的话,有一个家长和我说,她实在是不理解,为什么孩子那么不想写作业,怎么劝都不听,每天我都要急死了,已经不知道因为这个事情揍了孩子几次了。
可孩子越来越倔强,已经开始冷暴力了,无论她怎么歇斯底里,孩子就是不写作业。和班主任沟通了几次也是无可奈何,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

其实很好理解这个家长的心理,孩子不写作业十分着急,怕孩子因为这个影响到未来的学习和升学,不断的焦虑和压力从自己身上散发出来,本身很依赖家长的孩子就会感受到这种焦虑进而无所适从,在他的年龄他还不能理解当下对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
孩子面对着家长的焦虑,又何尝不觉得委屈?为什么自己不写作业妈妈会如此暴躁?孩子不想写作业,家长想当然的觉得小孩子就是贪玩,就是不想写作业的刻板印象里,企图命令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不如换位思考一下,就像当年你上大学你想报考经济专业,但父母一定要让你报考工科专业是一样的道理,这个时候应该是积极的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是怎样想的,作业是当下不想写还是一直不想写,跟孩子一起面对这个问题。
比如可以问问孩子:“马上开学了,可是你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妈妈很担心你这样上学后后的状态,你对此怎么想?”然后把可能的后果告诉孩子,给出一个你的方案的同时也让孩子想出一个自己的方案,从而解决这样的问题。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家长陷于焦虑,对外人心平气和,可是有些情绪却会发泄到最亲近的人的身上,大多数家长与孩子的对峙是因为家长的情绪产生了极速的变化而激化了矛盾,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能在这个关系中作为主导,用权威去达到自己的目标。
可是当孩子逐渐长大,有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够反抗的时候,就说孩子进入了叛逆期。其实这个叛逆期是相对的。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一些有两个孩子的家庭里面,有的时候父母的话孩子是不听的,但是孩子之间的沟通是无障碍的。
一个家庭里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下雨天15岁的弟弟要出去打篮球,男孩子觉得雨天打篮球很酷约了一帮男同学出去玩,母亲很担心孩子出去了会淋雨生病,一直在和孩子说:不能出去,下雨天容易感冒,不可以出去。
男孩子很执拗,觉得自己没有问题,不会感冒的。两个人争执了半天,父亲也觉得出去没什么,男孩子身体没问题的。
母亲很焦虑,孩子生病了怎么办,多难受,而且如果打球雨天路滑再磕到碰到的容易感染,母亲也没有错,父亲也没有错,但是都没能拉住小儿子。
这时候姐姐从房里出来就说了一句话就把男孩留住了,她说:“我知道你喜欢打篮球,但今天下雨,我们都担心你生病,可以一会儿雨小一些了你再去,还是怎样你现在一定要去?虽然我们拦不住你,但妈妈一定会特别担心你。”结果这个孩子就真的没去。孩子母亲说还是姐弟两个比较有共通语言,其实不是的,是姐姐更懂得理解对方的感受想法,告诉他他的行为会让大家陷入一种什么样的情绪里,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和建议,也给足了对方的选择空间。如果说是同龄人的原因,只是因为同龄人不会依赖于父母的权威想来主导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更懂得把双方作为独立的个体,抛开自我。换个角度,当我们面对我们的父母的时候其实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很小的时候遵从于她们。
但当我们的父母慢慢从社会关系中逐渐退出的时候,我们成长为家庭的主导者的时候,就会反过来想让父母去做些什么,但因为对方是父母,他们依然想通过权威让你在人生的某个时间点做什么的时候,你也会充满抗拒和叛逆。在我们的人生里,我们是第一次做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家长,更多的是应该把每个角色都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控制欲能增加我们的幸福感,但并不能保证幸福的持久度。有个家长说她从没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每次都要求孩子做完作业桌面要整齐,玩具玩完要收拾到指定的玩具箱子里,自己的生活习惯是这样的,她自己也承认自己是有强迫症的,但是她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可是孩子并不能像大人一样长期做到自律,很多成年人都无法保持长期自律的状态,又怎么去要求孩子也做到这样的标准。
在这样的状态里,其实一直出现问题的都是这位母亲,偶尔乱一点的环境并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后果,是因为她对环境的要求是要干净整洁,但是孩子没有这样的要求,在这样的冲突下,产生问题的是母亲,因为希望有这样的环境,所以去指责孩子。'你是不是不喜欢妈妈总是批评你,妈妈不太喜欢这些东西太乱。你看怎么办。'孩子犹豫了好久和她说:“你不了解我,不能只你自己高兴啊,要我们都开心才可以。”她没想到孩子会这么说,一时间也有点儿不知所措。
她说她第一次看到儿子这样,大眼睛还小心翼翼的,她就觉得自己好像也没那么生气了。小朋友自己最后还给了方案:“那妈妈我再玩一会儿可以吗,我还没玩完,玩完了我再收拾好吗。”
她瞬间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小孩子,那之后就觉得好像稍微乱一点点也是可以接受的。孩子和父母之间是没有赢家和输家的,尊重、满足彼此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在这个父母占据绝对'优势'的关系里,更多的是孩子要面临许多困惑。他们来到这个世界,面对着第一次为人父母手忙脚乱的我们,在父母忍耐孩子的时候,孩子也在忍耐父母。

第一次为人父母的你,辛苦了。第一次为子女的你,也辛苦了。但是你们彼此爱着,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事了。最后借用纪伯伦《先知》里的一段话送给所有父母们: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 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去。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罢;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欢迎大家转载分享。